常识越多,孩子就越敢冒险

4岁的超超相当淘气,谁都无法管住他。可是,有两个“人”却能震住超超,那就是闪电奶奶与雷爷爷——闪电打雷的天气,对超超来说那简直就是噩梦。看着窗外被闪电撕裂的天空,听着那震耳欲聋的打雷声,超超觉得害怕极了,曾经的调皮劲儿也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不知道是什么妖怪把天都撕裂了,他扑向妈妈的怀抱,不敢看也不敢听。严重的时候,这种恐惧甚至影响到超超的睡眠,打雷下雨的日子,他就一定要妈妈陪着睡,半夜还总会被惊醒。

“妈妈,为什么天上会放电呢?它会把我们电死吗?”

诚然,超超的忧虑也正是很多孩子共有的忧虑。其实,孩子的忧虑、恐惧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对于他们来说,任何恐惧都是有原因的,作为家长不要因此嘲笑孩子胆小、没出息。而应该找出恐惧源,帮助孩子认清事实、克服恐惧,这才是做家长应有的态度。

比如,有很多家庭会种植一些色彩鲜艳的植物,它们拥有亮丽的颜色和魅惑的花纹,再加上体积比较大,往往会让孩子惊恐万分。尤其是一些小女孩,根本不敢看那些植物,更别说靠近了。有时候爸爸妈妈把花的叶片揪下来放在她手里,她也会吓得哇哇大叫,一个劲儿地想甩掉这个可怕的东西。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恐惧感呢?这跟孩子的社会经验少有很大的关系。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说的:“愚昧是产生恐惧的源泉,知识是医治恐惧的良药。”的确,人们对异常现象的惧怕,大都是由于对恐惧对象缺乏了解和认识,愚昧无知引起的。因此,孩子只要通过学习,了解其知识和规律,揭去其神秘的面纱,就会很快消除对某些事物或情景的无端恐惧。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如何帮助那些由于缺乏知识或经验不足而产生恐惧感的孩子呢?一般来说,要帮助这些孩子战胜恐惧、变得勇敢,家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家长应正确看待孩子害怕的东西。做父母的要正确对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是教给孩子关于某些事物的知识。有的孩子害怕猫、狗等小动物,父母就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有关这些动物的小故事,并告诉他们这些动物一般不会伤害人,但要会与它相处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帮孩子增强安全感,使孩子慢慢战胜恐惧。

第二,给孩子讲解一些生活常识。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多给孩子讲解一些生活常识,孩子知道得多了,独立意识和勇敢精神就会增强了。有一位妈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小蕾对雷声和闪电特别特别,为了让孩子正确认识雷声和闪电,妈妈开始对孩子普及知识,不管小蕾能不能听得懂,她都耐心地向孩子解释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且让孩子相信这些东西不会伤害到她。

为了帮助小蕾适应这些巨大的声音和刺眼的光线,妈妈和小蕾玩起了噪声游戏,在晚上调整不同的灯光,让小蕾习惯噪声和光线的变化,并借此让孩子明白,无论是噪声还是闪电,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它绝对不会对人造成什么危害,所以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可怕。慢慢地,小蕾就不再害怕雷声和闪电了。

总之,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把生活常识完整通俗地告诉孩子,让孩子在有意无意之中学会这一切。那些日常知识离我们的生活最近也最有用,孩子知道得多了,独立意识和勇敢精神也会增强。

第三,帮助孩子消除对事物的神秘感。比如,孩了害怕天黑,是因为不知道在看不见的情况下是否暗藏着危险。这时,应该给孩子找一支手电筒,并告诉他:要小心走路,别碰着。孩子慢慢就适应了天黑的情况。对于因各种体验而产生的恐惧感,如怕打针、怕吃药等,父母可向孩子讲清楚吃药、打针是为了治病的道理,并培养孩子战胜恐惧的自豪感。

第四,让孩子逐渐习惯所惧怕的事物。比如,孩子怕狗,可以先用玩具狗让他接近,再与真狗接近,在与真狗接近的训练中,可先花几天时间,每天让他多靠近体形较小的狗,然后再教他如何接近大狗、如何与狗“说话”、如何与狗玩……这样循序渐进,孩子就会逐渐地不怕狗了。

第五,不要强迫孩子喜欢他们恐惧的东西。当孩子对某些事物表现出惊惧、害怕的时候,家长别强迫孩子一定要喜欢不可,不然,只会加重孩子的恐惧感。正确的做法是,家长可以利用自己的示范作用,比如自己亲自去摸摸那些让孩子害怕的东西,或者跟孩子一起看一些关于这些东西的图片和介绍性的文字,让孩子对这些东西慢慢产生熟悉感,从而不再那么害怕。

第六,让孩子多体验一些小“意外”。有时候,让孩子经历一些“意外”,更有利于培养孩子预知和处理风险的能力。让孩子体验风险,承担因自己失误和对风险的不当预期而带来的麻烦和后果,对孩子的成长也是难能可贵的。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