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了解冒险性质

随着孩子思维意识的发展,孩子往往会出现一些调皮的行为,如不听话、固执、发脾气、冒险、富于攻击性等。而调皮孩子常常表现为比其他孩子有更旺盛的精力,他们喜欢冒险、寻找刺激,他们花大量的精力试图战胜现存的事物,考验自己的能力,向极限挑战。

一般情况下,调皮孩子的这种顽皮天性很难因为成人的批评、干涉甚至体罚而有所收敛,所以,我们只能顺着孩子的天性,按照他们成长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的特点加以引导,一方面要杜绝孩子的冒险行为带来的危险,另一方面要顺势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使其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动力。

那么,家长有必要让孩子去冒险吗?

首先,我们知道孩子喜欢模仿。模仿是认识事物的初级形式,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与他们认识活动的特点有关,因为他们判断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往往停留于事物的表面,而认识活动的内容往往是新奇生动的,于是他们就有了模仿的行为。

例如,孩子看见父亲从高高的台阶上跳下来,便学着父亲的样子往下跳;看见父亲刮胡子,也将小猫的胡子割掉;看见妈妈点火做饭,趁大人不在时,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点火……对于孩子的模仿心理,父母应该在做一些对于孩子来说危险或不宜的事情时,注意向他们作一些适当的提醒或讲解,使他们明白为何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伤害或破坏。

其次,探索欲也会驱使孩子去冒险。比如,一个处在童年期的孩子如果对外界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总是在问这问那,而这种探索欲又不能在正常情况下得到满足,性格内向的孩子会置之不理或另寻他路,而性格顽皮的孩子会一究到底,甚至做出不可思议的冒险行为,如破坏性行为、攻击性行为等,即使明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要受到父母的惩罚或有危险的,但也无法自控。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与“冒险”是自然连在一起的,冒险行为是天真、幼稚、勇敢、创新的综合表现,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意义。孩子的冒险行为说明孩子有活动能量,精力旺盛;同时也说明孩子心智活跃,心态宽松;更说明孩子具有探索周围世界的积极性。孩子的许多冒险行为都是出于好奇,是一种挑战、探究、解惑行为。

当认识到孩子的冒险行为是一种对事物的认知过程的时候,父母对孩子因冒险的欲望或冒险的行为而造成的“恶性”后果,就不会感到不可思议了。面对孩子的冒险行为,首先要明确一点,孩子毕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和认知世界。所以,对孩子的冒险行为不能只是表示生气、不理解,而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冒险的知识,让孩子了解怎样的险是可以冒的,怎样的险是不可以冒的。

第一,冒险不是莽撞与失控。我们知道,有的“冒险”对于孩子来说是游戏,对于父母来说就是“冒险”。而父母需要培养的是孩子的冒险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分辨一下“冒险”与“冒险精神”的区别,以避免误导孩子的冒险行为。

毋庸置疑,从当今社会视角来看,冒险,已是人类进化与活力的象征。冒险精神具有十分积极的、崭新的诠释。近年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有着前所未有的突破与深化:科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几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识:人与动物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有没有梦想,更重要的是创造和自觉,有冒险天性和超越自我的能力!

但冒险不等于莽撞和失控。我们反对一切不讲科学、违反规律,无视教训、危害生命的冒险,倡导在科学思维上建构冒险精神。这种精神必须给人以尊严,善待生命,这是不可动摇的前提。

第二,冒险与冒进的区别。当然,冒险也不等于冒进。冒险是一种经过危险可以得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的行为,而冒进则是经过危险根本不可能顺利得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或是虽然得到,但所得东西对自己毫无价值的行为。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

一个人问一个哲学家:“什么叫冒险,什么叫冒进?”哲学家解释:“有一个山洞,山洞里有一桶金子,你进去把金子拿了出来。假如那山洞是一个狼洞,你这样做就是冒险;假如那山洞是一个老虎洞,你这样做就是冒进。”这个人表示懂了。哲学家又说,“假如那山洞里有的只是一捆劈柴,那么,即使那是一个狗洞,你这样做也是冒进。”

可见,对于好奇心十足的孩子来说,分清冒险与冒进是很重要的。比如,孩子想吃刚刚蒸好的包子,想象大人一样自己将包子取出来,你帮他取的包子他不吃。这样你可以握着他的手在锅盖的漏气孔上面晃一下,让他意识到危险。当他意识到取包子会被烫手的时候,他便会决定是否自己取出包子,或想一个既不烫手又能吃到包子的办法。那么,在他做出决定的同时,无形中也对“冒险与冒进”进行了一个小小的理解测试。

第三,冒险精神与冒险行为。培养冒险精神,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有助于启发智力、开拓思维;对于再大点的孩子,有助于锻炼其自立能力、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对于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观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越来越大,而承担这种压力的正是青少年一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面临着择业、就业、创业的人生转折,同时越来越少地受到父母的保护。因此,在风险与利益并存的情况下,要不断锻炼能够单独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是畏缩不前,越是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越是敢冒风险,越是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尽管如此,家长也一定要意识到培养冒险精神与实施冒险行为之间的差别。可以让孩子懂得很多值得学习的冒险精神,但不一定必须通过切身实施冒险行为将其体现出来。就好像尽管我们不断地教育孩子学习赖宁在火灾发生时积极灭火的精神,但是现实中我们不能让孩子去实践。“列宁为了看日出,从深渊边的峭壁上经过”——这的确表现了列宁不畏艰难的勇敢品质,可列宁在当时是成年人,能确定自己是否有能力走过峭壁,但是孩子显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说,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让他认识到培养冒险精神与实施冒险行为之间是有差别的。即便让孩子体验一些冒险活动,也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冒险体验。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